相关搜索词
城市·蜕变·歌仔味:台北市歌仔戏发展史
作者: 曾郁珺作   来源: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戏剧史   歌仔戏   台北市  
描述: 城市·蜕变·歌仔味:台北市歌仔戏发展史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 1980-2010
作者: 李晖   来源: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1980   戏曲音乐   中国   2010   歌仔戏  
描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歌仔戏音乐传统的恢复与渐变(1980-1990);歌仔戏音乐表现力的拓展(1990-2000);歌仔戏音乐的继承、创造与实验(200-2010)等。
传统唱腔与现代配器共谱《荷塘蛙声》:兼谈近年来歌仔戏音乐之改革
作者: 陈孟亮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蛙记   荷塘蛙声   歌仔戏   荷塘梦   歌仔戏音乐   歌仔戏乐器  
描述: 非常乐见在有心人士的努力之下,歌仔戏在音乐创作方面,透过不断的改革与实验,进而走出一条属于本剧种特色之路。
台湾歌仔戏「做活戏」的演员即兴表演与剧目创作参与
作者: 林鹤宜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唱词   人物   歌仔戏   即兴表演   编剧   对白  
描述: 的團體接力賽」。他們以即興表演直接在舞臺上說故事,進行新劇目的編創。本文透過田野觀察和採訪,從「劇目創作參與」的角度觀察歌仔戲演員的即興表演技巧。首先,就「演員個人」着眼,分基本原則和常用技巧兩個層次加以分析。基本原則包括掌握不同類型口白;選曲用調;從劇中人物的身分、性格和處境入手,編出對話(對白和唱詞)。常用技巧牽涉進一步和對手演員互動,包括基本的丟接概念,以及廣為演員們所使用的技巧:包、救、順、切;還有難度較高,通常用在唱詞中的押韻、平仄、增字、比喻、鋪張等技巧。接着,再就「團隊合作」的層次,討論即興劇場如何透過「劇中人物」(character)來建立動人的「戲劇場景」。在絕對「演員中心」的即興戲劇中,劇中人物與戲劇場景的關係特別密切,當然先需仰賴演員發揮個人特質和卓越的演技,來建立一個具說服力的「劇中人物」。但最終還是必須透過團隊合作,才能成功貫串與人物有關的一切「戲劇場景」,成為完整的故事。幕表戲對演員表演靈活度的訓練具備高度的價值。一齣「活戲」在同一個劇團演久了,往往會被固定下來,成為「死戲」。然而,透過劇目的傳遞,由另一批演員重新演出,又會回歸「活戲」。演員即興編劇的接力賽,因得以從一齣戲,延伸到不同的時空。
歌仔戏音乐传统价值及当代创作
作者: 李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器   曲牌   传统价值   歌仔戏   创作   当代   剧种   核心力量   方式方法   音乐传统  
描述: "为剧种的地方戏。歌仔戏由说唱"歌仔"衍化而来,至今不过百年,其音乐作为剧种审美价值、传统个性的核心力量与在当代创作中的支撑作
歌仔戏《蝴蝶之恋》演绎两岸艺术家的至爱真情
作者: 小靳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凄美   蝴蝶   中国戏剧   台湾   艺术家   海峡两岸   演绎   厦门   歌仔戏   大剧院  
描述: 海峡两岸首次全面深度合作创作演出的歌仔戏《蝴蝶之恋》,经过精心打磨修改,在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之际,于3月4日晚亮相梅兰芳大剧院。跨越歌仔戏闽南方言的障碍,凄美的爱情传奇深深打动北京观众。《蝴蝶之恋》由厦门歌仔戏剧团和台湾唐
来新竹,听听歌仔戏
作者: 戚永晔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陆   新竹   兴趣   硕士研究生   台湾政治   典型   歌仔戏   传统文化   戏院   客家  
描述: 在西湖畔的一番对家乡的叙述。在古怡婷眼里,台湾最美的地方当属自己的家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歌仔戏的繁荣:《漳州芗剧史稿》选载之八
作者: 陈志亮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芗剧   中华文化传统   台湾人   漳州   抗日战争胜利后   歌仔戏   繁荣   抗战胜利  
描述: 抗战胜利结束了台湾被日本割据五十年的历史,终于重归祖国怀抱。遭受日本皇民化摧残的歌仔戏,终于恢复了中华文化传统的尊严。一、光复后的台湾歌仔戏重回中国怀抱的台湾人,起初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新的生活,积极重整战争带来满目疮痍的家园,对民俗戏曲的重建更在拮据的经济中,投下最大的精神和金钱。
在行当的选择中感受剧种的力量 我的歌仔戏情怀
作者: 庄海蓉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认同   选择   行当   唱腔   歌仔戏   小生   剧种   社会压力   力量   内忧外患  
描述: 对剧种的感悟与体认,其实是个艰难的过程。对于我辈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戏曲界的演员,似乎更是"内忧外患",一方面陷入缺乏行业自信与自我认同的困境,一方面在狂飙突击的经济时代承受前所未有的社会压力。断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