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歌仔戏古路戏剧目的叙事程式与变形程式探论
作者: 苏怡安   来源: 台北艺术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路戏剧目   叙事变形   叙事程式   歌仔戏  
描述: 美以及價值」的方式。因此盡管劇目具有移植自其他劇種,以及講戲人透過直接閱讀古冊來創編新戲等的多元方式,卻均可在此「歌仔戲化」的「轉譯」過程中,成為深具歌仔戲特色的歌仔戲劇目。筆者從古路戲劇目敘事的程式梳理出發,一方面補足歌仔戲劇目在古路戲敘事程式上討論的闕如,一方面透過其變形的探討,嘗試探討歌仔戲劇種美學的獨特性。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為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回顧、研究範圍與對象。第二章為「劇種移植環境之背景與模式」,分別自劇目移植環境的建立、海派京劇的影響、移植的方式分述。第三章為「古路戲的敘事程式」分別歸納歷史劇目以及公案劇目的敘事程式,並整理古路戲基型以及常見敘事程式。第四章為「變形的型態分析」分別自歷史劇目的主題、移植的選擇以及行當對劇目敘事程式的影響探討變形的型態。第五章從《三請孔明》、《金玉奴》、《黃巢造反》三齣劇目分析其敘事變形。第六章為結論由劇目的移植與變形探討庶民文化以及劇種美學,希望透過對於歌仔戲移植環境與方式,以及古路戲敘事程式的規律與變形的探討,能為如何欣賞外台歌仔戲提供對於民戲審美認知以及欣賞詮釋的一點思考。
《流转》歌仔戏十年专场的舞台实践
作者: 许丽坤   来源: 台北艺术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流转   玫瑰贼   歌仔戏   专场   胡撇仔  
描述: 」《玫瑰賊》,展現歌仔戲自由奔放、充滿庶民文化的浪漫色彩。演員的演出以戲曲程式「四功」、「五法」做為表演基礎,藉由生、旦、文、武不同行當的藝術風格,展現迥異的人物樣貌與性格,並試圖在劇中融入現代劇場精神與訓練手法,期能藉此挑戰自我並豐富表演的多樣性。舞台的選擇捨棄傳統高台形式,利用實驗劇場黑盒子平台空間,拉近演員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觀眾、角色、演員之間進行最親密的對話空間。場景設計走向極簡風格,順應場地原貌切割出舞台與迴旋梯假後台區,僅以黑幕、窗櫺垂掛變化,並以賞金概念營造出胡撇仔的野台風貌,硬景則回歸最質樸的一桌二椅形式。服裝方面因應劇情需要,傳統戲服與現代服飾交錯出現,胡撇仔的服裝設計則揉合現代與傳統兩種風格,展現華麗高雅之感。書面報告全文共分四章節,第一章為十年戲路,細數現實人生與舞台世界的交錯遊走,經歷「蘭陽時期」、「楊麗花時期」、「薪傳時期」、「北藝大時期」四個不同學習階段的演員成長紀錄。第二章《流轉》製作說明,包括製作緣起、《流轉》折仔戲的改編、導演、燈光、舞台、服裝造型、配樂的設計理念。第三章演出形式與風格說明,以及胡撇仔歌仔戲《玫瑰賊》的演出嘗試。第四章為《流轉》演出檢討與省思,包括角色創造與轉換,生旦之間的轉換,傳統戲與胡撇子歌仔戲的調適與轉換,演員的魅力,舞台十年的檢討與省思。
歌仔戏丑角陈胜在的表演艺术
作者: 陈慧芳   来源: 台北艺术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胜在   表演艺术   明华园   丑角   歌仔戏  
描述: 絡的觀眾互動,使之一反逆勢於坤生當道的主流文化中異軍突起,成為深受歡迎的演員,在歌仔戲界佔有極重要的地位,近年更於舞臺劇跨界演出而獲得廣大迴響。 本研究欲探討之方向有三:陳勝在的個人背景與特質對其表演之影響、表演技巧的統整與分析,以及造成其傑出表現之因素。筆者透過演員訪談以及文獻資料的輔助,從而瞭解陳勝在的成長背景、家庭教育所造成的影響、個人特質與優勢,並就現場表演與影音資料的觀察,歸納出舞臺表演中製造「笑果」的慣用手法與表現型態,其中肢體的身段特色包括步伐與站姿的「輕浮」狀態、經常出現的手部小動作與女性化特質,以及自創身段的表演身法和動漫化的外部呈現方式;表演技巧部份則指出了情緒、節奏與呼吸為掌控氛圍的要素。本文也進一步討論陳勝在的創作理念,並從作品分析中,統整其表演詮釋的創造思考進程與實踐。
七0年代以来台湾歌仔戏的现代性回应及其经营模式研究
作者: 许美惠   来源: 台北艺术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剧场歌仔戏   现代性回应   胡撇仔戏   歌仔戏创作   歌仔戏   外台歌仔戏   歌仔戏表演  
描述: 仔戲也由內台走出外台,面臨新時代的考驗,也面臨了新的現代性回應。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自七0年代以降,台灣歌仔戲走出外台後,由於環境變遷、經營模式改變所產生的「現代性回應」,主要以探討外台歌仔戲班胡撇仔戲的創作內涵為對象;對照於八0年代知識分子、政府單位參與後所產生的劇場型歌仔戲、以及九0年代後傳統戲班在劇場歌仔戲的影響之下轉型,所進行的創作來進行比對分析,試圖梳理出各個階段中,歌仔戲演出內涵「質變」的部分有哪些。期望質變的交互觀照,對映出未來歌仔戲發展可能面臨的問題,提供現代歌仔戲的劇場經營管理者更新更寬廣的思考視角。 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主題界定、研究方法與文獻回顧。第二章概述歌仔戲的分期發展,概述七0年代之後的社會環境發展與歌仔戲之間的互動關係,並簡要陳述以七0年代外台胡撇仔戲、以及以八0年代以後的劇場型歌仔戲、九0年代以後的轉型外台歌仔戲班為對象的原因。第三章分析七0至八0年代,外台胡撇仔戲發展歷程中的內外作用力,亦即社會環境與內在回應。第四、五章則分別分析八0年代至今的劇場型歌仔戲、以及九0年代至今的外台戲班轉型的內外作用力,梳理、分析社會環境與演出內涵的變革。第六章為結論,以外台胡撇仔戲�外台歌仔戲班轉型創作、與劇場型歌仔戲�外台歌仔戲班轉型創作來交叉比對分析,探討知識分子參與歌仔戲創作所產生的影響與問題、提出建議,並試圖建構歌仔戲演出內涵的本質論述。
歌仔戏不同历程之【七字调】唱腔中的行腔转韵风格
作者: 林怡伶   来源: 台北艺术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拗韵   拖腔   字腔   依字行腔   歌仔戏   过腔   行腔转韵   腔句   七字调  
描述: 字調】並無一成不變的旋律,演員根據唱詞內容和語言聲調起伏,在一定的框架中,做旋律、速度和節奏的變化,從中能觀察出演員如何掌握語言聲調,在曲調演唱時如何展現其拗韻、過腔接字與拖腔等深厚的腹內底子。而且,【七字調】是歌仔戲的主力唱腔,自日治時代以來即已被演唱,或許藉由譜例的分析與歸納,能得知出身於不同發展歷程的演員,其唱腔風格是否會因表演型態的轉變而有所調適。 本論文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說明【七字調】樂曲結構與唱詞的合樂原則,第三至六章分別論述歌仔戲的各個發展時期:日治時期歌仔戲、廣播歌仔戲、電視歌仔戲、現代劇場歌仔戲等,第七章則為結論。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