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福建南音琵琶工尺谱与唱腔关系初探
作者: 张兆颖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润腔   南音   唱腔   琵琶工尺谱   差异性  
描述: 一性。南音唱腔以南音工尺谱为基础、依据,二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第二章,依然从撩拍、旋律、泉州方言字调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论述琵琶工尺谱与唱腔的差异性。琵琶工尺谱与唱腔的本质差异在于:唱腔是工尺谱基础上具有特殊意义的“第二度创造”。 第三章,具体论述琵琶“指骨”工尺谱对唱腔润腔法的一般规定性。“引”、“塞”、“贯”、“折”是南音唱腔的基本润腔法则。在基本润腔法基础上,工尺谱不同的琵琶弹奏指法(指法组合)意味着不同的润腔方法。 第四章,以南音琵琶工尺谱为基础的南音唱腔具有即兴性,富于变化。南音唱腔的个性差异性、历史差异性、地域差异性、时代差异性是唱腔在工尺谱基础上体现出的几种主要的差异性特色。
师范院校开设地方音乐特色专业的研究:以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为例
作者: 田咏媛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音乐特色专业   策略   开设   福建泉州南音  
描述: 展的今天,让地方音乐进入高校也是传承和发展地方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师范院校开设地方音乐特色专业有着天然的优越性,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开辟新道路,它有利于地方音乐的传承,也有利于地方音乐的再创造。同时,地方特色音乐专业的开设有利于高校课程设置的完善,促进高校课程改革。在个案中表现突出的福建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的开设为师范院校开展地方音乐特色专业提供了有力的借鉴。我们应取长补短,结合地区音乐发展特点,探索我国地方音乐特色专业的开设之路。文章第一章论述开设地方音乐专业对传承地方音乐的重要性,在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下,高校传承地方音乐是地方音乐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二章从开设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方面等介绍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的开设,第三章以“怎么做”为中心,结合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开设的成功经验,探究师范院校地方音乐特色专业的开设。
论在中小学南音教学中使用横写工尺谱
作者: 蔡珊兰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记谱   工尺谱   中小学南音教学   南音  
描述: 化遗产,也是现代音乐教育十分宝贵的课程资源。1990年3月开始,根据泉州市教育局文件的要求,泉州市中小学南音教学逐步开展。如何使南音课程资源与学校音乐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音乐教育发展服务,如何既通过改进记谱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南音的特点,正在引起人们(特别是泉州地区的各级学校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心。本文在南音传承现状考察的基础上,对一代南音宗师张在我先生(1916-2005)的遗稿《南音指谱全集·二弦演奏法》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该演奏法所运用的记谱法——横写工尺谱与目前南音教学中所使用的记谱法的优劣,认为张在我横写工尺谱具有存真、易懂、高效、实用的特点,既忠于传统又能提高教学效率,既继承了传统工尺谱的合理内核又符合学校教育教学规律,适于在泉州市中小学南音教学中推广。本课题研究采用了观察法、访...
“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南音《望明月》演唱艺术试探
作者: 阮春黎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承和发展   艺术手段   声乐表演   演唱技巧   挖掘   泉州南音   曲目   学习   现实意义   艺术特点   学者   艺术自身   字正腔圆   关键词   字头   表演形式   民族声乐学派   依字行腔   代表性   演唱艺术  
描述: “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南音《望明月》演唱艺术试探
社区音乐教育中南音传承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以泉州市丰泽区为例
作者: 李扬波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区音乐教育   南音传承  
描述: 接等问题。关于南音全民性保护体系的研究,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要求。笔者对泉州市丰泽区社区音乐教育中南音传承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从南音生存现状以及社区音乐教育中南音传承模式的内部因素(管理体制、教学情况、经费投入)等多方位视角,随机调查了3个基层社区和5个南音乐社,对其存在的现状、问题加以分析和阐释,尝试提出适合丰泽区南音传承的社区音乐教育模式,并为南音在社区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探索泉州南音传承方式提供有益的参照。
泉州南音乐器制作及其音律现象之研究:以洞箫、琵琶为例
作者: 林燕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洞箫   南音   泉州   音律   制作   琵琶  
描述: 乐种中两件极为重要的乐器——洞箫和琵琶之上,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人类学、历史学、律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与方法,拟对传统的南音洞箫、琵琶制作方法及其所出现的音律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南音的音乐特色及南音乐器制作传承中所蕴涵的深层文化价值。
福建南音二弦与中国二胡之比较研究
作者: 王萍萍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音二弦   福建南音   民族性   中国二胡  
描述: 发音原理等有颇多相似之处,本文从历史渊源、形制特征、音乐特征、艺术表现力以及其演奏技法、记谱法、在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谱例;运用历史性检索,沿着福建南音二弦、中国二胡的历史发展源流,勾勒出他们的民族传承轨迹;通过对比研究,把福建南音二弦与中国二胡进行横向对比,找寻他们的共同点及差异之处。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目前单独针对福建南音二弦或中国二胡的各类研究较多,而对二者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的较少,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为目前所较缺乏的这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促进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实意义在于为二者的演奏、教学、音乐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福建南音二弦与中国二胡的比较研究,认知两者共有的和不同的艺术魅...
福建南音器乐曲(谱)的旋律类型及其展开
作者: 黄少枚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器乐曲   南音   旋律类型  
描述: ot;.在此基础上,对特征音调在同一套谱中的运用、特征音...
古老南音艺术的现代解读
作者: 李作方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继承与发展   南音艺术   长恨歌  
描述: 年代,至今未见历史文献的证明,因而众说不一。但就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南曲蕴育于唐,形成于宋元,发展至明清两代已是非常繁荣。南音是以“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的,“指”即“指套”,是一种有词、有谱、有指法的套曲,共约48套,每套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既可作演唱曲,也可作器乐演奏曲。“谱”则是器乐曲,附有琵琶指法,没有词,专供乐器演奏。共有16套。“曲”也称“散曲”、“草曲”,这是南曲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部分,其数量约有千首以上。南音的乐器有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和打击乐器等。南音的演唱方式流传于今天的,是演唱者持拍击节,四个乐员弹奏的静态坐唱和站唱方式。音乐完整地保留了古代的乐谱、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本文就南音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以及厦门南音的发展状况作了阐述。同时对厦门南乐团创作演出的南音乐舞《长恨歌》作了研究,从《长恨歌》的创作构思、创作手法以及艺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长恨歌》的成功,给南音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借鉴。另外文章主要结合厦门南音的现状,针对南音在当今日渐衰微,观众群体日渐缩减,南音面临如何传承、发展、保护等问题做了调研,并针对以上问题做了几点思考。
福建南音一百年的发展及其美学问题的探讨
作者: 吴少榕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播   历史与美学   文化圈  
描述: 低估的作用。本文借鉴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美学等多 学科的方法,对福建南音本世纪的发展及其所体现的美学思想进行综合探讨。全文 分为四部分。 一、南音百年发展史 本世纪以来,南音经历了清朝、国民党统治和共产党领导三个阶段,由于领导 政权的不同而使南音有不同的发展进程。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至解放前,南音发展得比前代更加规范化、体系化了。 在传统的曲目基础上出现不少创作曲目。各大小城镇曲馆林立,涌现出一大批优 秀的艺人。两部重要的南音指谱《泉南指谱重编》、《南音指谱》在此阶段形成。 南音开始引起海外人士的注意。解放前,艺人生活贫困,很多南乐社团被迫解散。 解放后至八十年代初,南音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各地纷纷组织南乐 社和研究团体。古老的南音开始播扬新声四。文革期间,南音遭受空前浩劫。很多南 音艺术家遭到批斗,大批珍贵的资料被付之一炬。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南音注人了新的活力,使它开始和国际接轨。 并真正起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1981年开始举办的国际南音大 会唱,为南音的发展翻开了新篇章。南音不断登上国际国内的舞台,渐渐受到世界 和中国人民瞩目。 二、南音美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南音属于比较平和的音乐,它很少有动荡激烈的变化。本章试图从泉州的传统 文化、人文地理。语音、乐器、宗教等方面去探究南音音乐风格形成原因。南音 强调理与情的整合与反整合以及二者的统一。理与情是南音在传统社会中立足的两 个文体支点。南音很重视“和”的观念,它追求天地人和、乐器和、声音和。南音 “和”的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扩 三、南音传播的契机 本世纪南音传播得非常快。天然的地理环境为它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人口的流 动和语言的一致性为它创造了传播的可能性。它通过自娱性传播、艺人、民俗、移 民等传播方式走遍闽南、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在海外流传最广的民族音 乐。 四、闽南文化圈的阐述 文化圈是人类学学科的概念。本章借用它与南音相结合,提出“南音文化圈” 这个概念。由于清代与民国时期闽南多次掀起移民高潮,南音被带到港澳台和东 南亚地区。它借助闽南话的共同性和地缘缴的认同性而存在着。该文化圈团结着圈内 的闽南人,支援着闽南的经济建设和南音事业。对来未文化圈的展望。
< 1 2 3 ... 3791 3792 379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