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中国当代民族唱法发展趋向研究
作者: 孙艳丽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歌唱法   原生态   民族唱法   中国当代   学院派  
描述: 唱法像民歌一样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文章对中国当代民族唱法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并且确定了研究的确切时间范围——建国后的民族唱法。建国后,有关民族唱法是保持“民族本色”还是“洋为中用”、“中西融合”等唱法问题的争执始终存在,这些不同的观点一直困扰着人们,使得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八九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学院派”民族唱法,它以一种独具风格的唱法和表达方式几乎争霸了中国民族声乐的整个舞台,中国的民族声乐道路上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自2002年,“原生态”民歌这个新生词出现,在时代、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这种歌曲和唱法很快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认可。中国当代民族唱法的具体发展变化是什么?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建国后民族唱法的这些变化?各个阶段民族唱法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中国当代民族唱法将怎样发展,它的发展趋向是什么?文章将根据中国建国后每个阶段的民族唱法发展的具体现象进行研究,较为全面、客观地分析出上述问题并最终论证文章的论点。 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从建国前主张的“全盘西化”、五四时期的“中西融合”至建国后的“民族化”,八九十年代“学院派”民族唱法主张的又一次“中西融合”及最近“原生态”民族唱法的“民族化”,这种变化既充分说明了它发展的复杂多变,同时也反映了一种循环的模式和状态。每个阶段的观点持有者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现实及个人情感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对民族唱法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呈现出众说纷纭的现象。论文试从简述建国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变化问题入手,在论述建国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民族声乐的发展变化等方面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当代民族唱法两种发展的表现形式“学院派”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详实的论证了“学院派”民族唱法的发展现状、演唱技法特点、如何正确看待“学院派”民族唱法及“原生态”唱法的提出发展和如何正确看待“原生态”唱法,并简单论述了中国当代民族唱法未来的发展趋向问题。论文约4万字,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宏观的视角阐述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分为建国前和建国后两个阶段。以建国前的民族声乐发展状态引入建国后民族唱法的发展,以此形成一次唱法变化的对比。建国前,民歌创作在五四时期出现了“中西融合”的现象和趋势;建国后,民族唱法出现了多次变化,从“民族化”至“中西融合”再到“民族化”是一条主要的变化曲线。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析当代的一种重要民族唱法——“学院派”民族唱法,主要集中在对发展现状、演唱技法与特点和如何正确看待“学院派”民族唱法三个方面的论述。对“学院派”民族唱法的发展现状从“提出”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不足之处”和“正确看待”两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对“学院派”民族唱法的评价。 第三部分,“原生态”唱法,从提出与发展现状、如何正确看待“原生态”唱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论部分肯定一些音乐教育家和学者观点的合理性,并从理论和社会现实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当代民族唱法的发展过程,认为中国当代民族唱法中的“民族性”和“西洋性”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发展思路。我们应该坚持“学院派”民族唱法中科学的方法,并不断吸收民族声乐中其他唱法的精华,如戏曲、曲艺等艺术元素,使中国的民族声乐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同时,一定突出民族风格和民族特性;同时要采取一定措施继承、发扬和保护“纯正”的原生态唱法,使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舞台更加绚丽多彩。“学院派”民族唱法和“原生态”唱法是两条需要同时发展的道路,二者是一种平行发展的关系,同时促进两种唱法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当代民族唱法的发展。
胡琴协奏曲《火祭》对中国民族器乐的启示
作者: 薛融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谭盾   火祭   民族器乐  
描述: 族器乐可以说是迫在眉睫。而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种启示。《火祭》全称为《火祭:为胡琴和民族乐队而做》,是作曲家谭盾根据自己所做的电影《南京1937》配乐所重新编制、改写而创作的中国民族拉弦乐器协奏曲。《火祭》中采用了谭盾常用的乐队剧场的演出效果,舞台上中胡、二胡、高胡独奏乐器在第二乐队的衬托下奏出两个主题,在观众中的第一乐队利用吹管乐器配合独奏乐器烘托演奏气氛,同时在其乐队剧场中还包括有人声的配合,三者的相互呼应下构成了有层次但又有合二为一的音响效果,表现力更加丰富、音色更加强烈,从更深层次体现出了本曲的主题思想即为战争、民族、和平的各种畅想与祈祷。《火祭》即借鉴了西方乐队的写作曲式、布局结构,又将中国的文化元素贯穿其中,同时采用人声器乐化的介入,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可听性。笔者通过对《火祭》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得到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启示,并提出自身的建议。通过对胡琴协奏曲《火祭》的研究分析,以自身的角度总结民族器乐发展的有利途径与方法,从中归纳出有利于民族器乐发展的、并对民族器乐传承有意义的启示与建议是本论文撰写的主要意义。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须以我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汇通传统文化之精华,融合西方先进的手法,吸取外来精髓之处,不断自我创新。在研究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同时,不仅要对现状及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还要站在民族器乐自身的立场。面对当今社会复杂的具体背景,从《火祭》中得到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启示,并力图找到一条发展民族器乐更好、更快的特色道路。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