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泉州南音社“弦友”传承与发展的管见
作者: 陈敏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音   传承   泉州   弦友  
描述: 通过对南音弦友的年龄、师承关系及来源作出分析,进一步总结南音弦友生存的现状,诸如断层现象,文化程度偏低,以及缺乏研究人才等问题,提出南音进中小学,提高重要传承人社会地位等应对措施。
泉州南音 浓浓古韵
作者: 王远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   南音   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  
描述: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郑和下西洋也从这里起始。弹三弦,拨琵琶,拉二弦,吹洞箫,荡气回肠,千回百转。执拍板者居中而歌,时而激越,时而哀婉。坐在古色古香的八仙桌旁,一边品茶,一边听着优雅的南音,有如穿越时空的体验。泉州,是个保存了历史记忆
闽台南音 一脉相承
作者: 王丹丹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淮南子   闽台   南音   泉州   欧阳詹  
描述: 闽台南音,源远流长,南音早又称南管、南曲、弦管。而弦管一词最早出现是唐贞元八年(793年)泉州的第一个进士欧阳詹写的《泉州泛东湖饯裴参知南游序》①,其中有指方舟以直上,绕长河而屡回,弦管铙拍,出没花柳。而管弦之词则更早见于《淮南子·原道训》:夫建钟鼓,列管弦
泉厦两地南音唱词比较研究
作者: 张盈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闽南方言   艺术风格   闽南地区   厦门   泉州   乐器演奏   运用   比较研究   南音唱词  
描述: 南音发源于以古城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约于明末清初传入厦门。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当地历史、方言、民俗、戏曲、审美、师承等因素影响,泉州、厦门两地南音在唱词唱句、撩拍滚门、咬字吐音、润腔、乐器演奏等方
清代闽南弦管在海内外的传播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作者: 白志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台湾   传播   南音   泉州   厦门   移民   闽南人   海内外   菲律宾  
描述: 弦管是闽南泉、厦、漳地区盛行的古老乐种。厦门的弦管始于明朝末年,是从晋江地区传入的。由于厦门是商贸新城,经济、文化发展甚速,因而大量吸纳了内地各类人才,这其中也包含了大批的文人和弦管界精英。他们迅速地推动了弦管艺术在闽南的发展。至清朝初年,厦门出现了曲馆
梨园戏与泉州民间信仰酬神演出
作者: 罗金满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历史文化   唐五代   泉州   梨园戏   演出   民间信仰   闽南语  
描述: 由于地域和历史文化等因素,自古以来泉州民间信仰相当活跃,酬神演出极为兴盛。梨园戏作为早期南戏的重要剧种之一,发祥于以泉州为中心的广大闽南语地区,孕育于唐五代,形成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清末民初以后逐渐衰微;建国后,由于得到积极的抢救与保护,至今仍在传承、延续。梨
古南戏遗响:梨园戏
作者: 邓晓燕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戏   福建省   泉州   梨园戏   戏曲剧种   演员   宋元时期   闽南语  
描述: 梨园戏,发祥于宋元时期的泉州,是流传于福建省晋江、泉州、龙溪、漳州、厦门及台湾等闽南语地区的古老戏曲剧种,包括上路老戏、下南老戏和小梨园戏
情欲的诗意书写:评福建泉州梨园戏实验剧团的《董生与李氏》
作者: 巩书芬   刘建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欲   剧团   福建   实验   泉州   《董生与李氏》   梨园戏   书写  
描述: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根据尤凤伟的短篇小说《乌鸦》改编而成。小说《乌鸦》中田木根临死前为防止年轻貌美的妻子琵琶别抱,特意找来老实憨厚的田三月来监视妻子李青草,田三月自己的老婆未老先衰,与李氏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