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相关搜索词
民间信仰的戏曲展演:以福建莆田地区莆仙戏为例
作者: 宋嘉健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展演   仪式剧   莆仙戏   民间信仰  
描述: 仙民间各地的祭典活动息息相关。本文意图以莆仙戏为切入点,探求民间信仰与民间戏曲,尤其是民间仪式剧的关系问题。在内容上,本文的基本框架为: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理论和相关仪式剧文献,以引出本文写作思路。第二章是对莆仙地区民间信仰的总体介绍,指出当地浓厚的多神信仰、祖先崇拜是当地仪式剧演出繁盛的必然原因。第三章是对田野调查内容所进行的具体归纳和分析,描述莆仙地区民间戏曲的总体生态环境,并介绍民间戏班内部的生存状况与戏神崇拜及禁忌;同时对与莆仙戏演出密切相关的莆田村社及村庙的其组织结构、资金运作等作出介绍。本文第四章是对莆仙仪式剧的“仪式展演”所进行的分析,指出民间仪式展演在展演民俗文化、整合本地世界观、维系文化认同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在方法上,本文并非对一个村庄内部所展演的仪式剧的研究,而是对莆田地区的整个酬神戏曲演出情况的多点式观察,以期对民间戏曲与民间信仰状况进行全局考虑。因而,本文将以一个单位年间的“节庆活动”与“酬神活动”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通过对莆仙城乡周期性及重要性祭典活动的参与、对所演出的民间戏曲的记录、对戏班内部戏神信仰的观察为主要调查内容,以之作为研究分析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本文亦尽可能搜集包括官方文书、地方志、沿革宫志、庙宇帐目簿等文献辅以个案访谈与口述史相结合的方法,访问戏班班主、戏班演员、寺庙委员、信徒、地方权威、老艺人、老班主等,以确认信息获取之准确性与真实性,获知当地人对于莆仙戏的真实看法,以获取与官方观点所不同的“本地观点”。本文的写作目的首先在于通过对于莆仙戏演出组织、演出流程、表演内容与表现形式的考察,梳理莆仙地区的整体信仰环境,其次是通过一系列的田野调查,对莆仙戏的发展现状进行归纳,进而从戏曲、身体展演与庙宇戏台等观点出发,分析民间戏曲在内化民间信仰、维系宗亲网络、展演道德祖规范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最后,本文将对莆仙民间仪式剧的展演效果进行考察,试图了解莆仙戏与地方社会之间的象征意义及社会、文化的关系。本文指出,了解民间戏曲在仪式传统中所扮演的角色,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民间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可以看出,将民间仪式剧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能够有助于为理解地方社会打开新的研究进路。
梨园戏与泉州民间信仰酬神演出
作者: 罗金满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历史文化   唐五代   泉州   梨园戏   演出   民间信仰   闽南语  
描述: 由于地域和历史文化等因素,自古以来泉州民间信仰相当活跃,酬神演出极为兴盛。梨园戏作为早期南戏的重要剧种之一,发祥于以泉州为中心的广大闽南语地区,孕育于唐五代,形成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清末民初以后逐渐衰微;建国后,由于得到积极的抢救与保护,至今仍在传承、延续。梨
城隍形象在戏曲中的功能性意义——以梨园戏传统剧目为考察对象
作者: 王小梅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考察对象   城隍神   形象   《泉州传统戏曲丛书》   传统剧目   梨园戏   折子戏   民间信仰  
描述: 城隍,又称城隍爷、城隍神、城隍府主,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泉州传统戏曲丛书》共收录梨园戏剧目43本(同一剧目不同刊本版本均计1本,折子戏不计在内),有27个本子超过一半数量的剧目中活跃着各路神仙形象,涉及土地、魁星、城隍、月下老人、白马夫人、伽蓝王、妈
莆仙戏戏班探析
作者: 徐蔚   郭绵绵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社会   剧团   演出市场   地方戏   莆田县   民俗活动   文化产业   莆仙戏   民间信仰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 福建莆仙戏是宋元南戏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作为福建省珍贵古剧种之一,莆仙戏的专业剧团与民间剧团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并随着当代社会与市场的发展而衍变。据统计莆田市现有莆仙戏民间剧团一百二十多个,演职员
看戏
作者: 卢一心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戏   服装   闽南地区   舞台设计   老年人   歌仔戏   木偶戏   闽南人   传统文化   民间信仰  
描述: 闽南人爱看戏,所以闽南的戏种很多也很独特,很好地保留了传统文化精隨。闽南较出名的戏种有高甲戏和歌仔戏,还有木偶戏和布袋戏等等,传播很远深受喜爱,可以说世界上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闽南戏在上演。在闽南,不只是老年人,连年轻人也爱看戏。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