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词
论在音乐会中背指挥的优越性
作者: 夏小汤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指挥   控制   交流   背谱   翻谱  
描述: 本文重点论述在音乐会中,指挥者不看总谱指挥,进行背指挥这两种指挥方式同看指挥的区别,以及两者相比背指挥所具有的优越性。
从频谱到相的作曲技法拓展:特里斯坦·米哈伊的音乐创作研究
作者: 林昶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虚拟低音   频谱音乐   谱相   米哈伊   分形几何   “拼图”音乐   回输  
描述: 了作曲家一些常用的频谱算法技术。在本文核心的部分,通过对米哈伊三部作品详细深入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从频谱到相的作曲技法拓展。米哈伊的相思维在频谱音乐中的拓展性使用,使笔者萌发
南音琵琶演奏特徵初探:以梅花操為例
作者: 李英凤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音琵琶   演奏特征   梅花操  
描述: 均以工ㄨ来标记,南音工ㄨ不同于一般的工尺,乐谱仅仅对南音琵琶这项乐器进行指法的标记,《梅花操》中所涵盖的南音琵琶技法转换运用十分丰富,最为特别的是在此中,对于南音琵琶右手大指的技法进行大量
略论近现代音乐作品的排练与指挥
作者: 陈昌宁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室内乐   合奏  
描述: 本文从记谱、节奏、风格(写法问题)个人的组织原则几个方面探讨了二十世纪“现代派”音乐作品的特点。作者认为我们所讨论的所谓“现代音乐”,在今天看来已经是近乎一百年前的“古典作品”了。这样的历史过程使我们更急迫地感觉到更快更好更充分地掌握现代作品的紧要性。
二十六弦筝上的数字演绎 《九弄》的作曲技法与演奏特征研究
作者: 刘静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本文从《九弄》的作曲家李滨扬先生及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入手,着重就包括定弦、音乐材料、特殊技法、曲式、记谱法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包括力度、技术、演奏风格、演奏感受等方面的演奏分析,展开探讨,力求把《九弄》这部作品及其细腻的文化内涵完整地展现出来。
谭小麟音乐作品分析与研究
作者: 胡涯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谭小麟   音乐作品诗词韵律   系统研究   审美倾向  
描述: ”。这部分包含三点:1、谭小麟所古诗词歌曲与古诗词内容及韵律的关系。2、谭小麟所郭沫若的新诗《别离》与新诗格律的关系。3、谭小麟所英文诗歌与英文诗词韵律的关系。第三,“谭小麟音乐创作技法分析”。包括
浅析试唱练耳角度下的美国艺术歌曲练习:以杜克、巴伯等20世纪作曲家20—80年代部分作品为例
作者: 程铖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20世纪美国艺术歌曲   塞缪尔?巴伯   约翰?杜克   视唱练耳元素   尼德?罗兰  
描述: 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背景介绍;其次,从单一拍号、不同种类间拍号转换及双重律动等几个方面对其节拍类型进行了分类分析,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了听写、读与视唱练习;再次,将旋律线条分为吟诵唱读、波状流线、棱角
浅析视唱练耳角度下的美国艺术歌曲练习:以杜克、巴伯等20世纪作曲家20-80年代部分作品为例
作者: 程铖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约翰·杜克   尼德·罗兰   20世纪美国艺术歌曲   塞缪尔·巴伯   视唱练耳元素  
描述: 进行了背景介绍;其次,从单一拍号、不同种类间拍号转换及双重律动等几个方面对其节拍类型进行了分类分析,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了听写、读与视唱练习;再次,将旋律线条分为吟诵唱读、波状流线、棱角分明等几种典型
冷寂的幻灭:芬兰当代作曲家萨里雅霍的管弦乐《猎户座》的创作研究
作者: 田田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作曲技术   多元视角   凯雅·萨里雅霍   创作维度  
描述: 始逐渐受到关注的女性作曲家。在她的音乐中显示出诸如印象主义、序列主义、频谱主义等多种音乐流派的影响。她重视“音色”这一音乐参数,极其关注作品的音质和听觉效果,使其在当代音乐纷杂的音响世界中保持着独有的魅力。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萨里雅霍的个人生平、创作概况。第二部分包括三章,对《猎户座》的创作背景、作曲技术(包括音高组织、音色与配器安排、结构的布局安排三个方面)以及萨里雅霍的创作维度分别进行概括、分析与总结。第三部分为结论,总结萨里雅霍的创作手法和写作风格,探求多元文化对创作思维与作曲技术的启示。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交互—三部亚洲作曲家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的对比分析
作者: 任秀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乐器   时代性   混合类电子音乐   民族性  
描述: 音乐作曲家对音乐民族性层面开始深层次的挖掘,并带着作品涌现历史舞台,对世界产生影响,为整个电子音乐领域增添一份浓墨重彩。文章选取中国、日本、韩国(以下统称中日韩)三位著名作曲家的三首代表作品进行主要特点对比分析:·《原点》(《From Origin Point》)一为日本民族民间乐器十七弦筝和电子音乐而作·《数字佛陀》(《Digital Buddha》)一为韩国民族乐器伽倻琴和电子音乐而作·《脸谱系列作品之四》(以下统称《脸谱四》)一为中国民族乐器京胡和电子音乐而作文章通过对三首作品中传统乐器民族性与电子音乐时代性特征的双重结合分析,从作品的声音材料特征、音乐语汇特征、表现形式特征为主要线索,进行对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剖析,最后对作品民族性与时代性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总结出亚洲民族性音乐成分的在电子音乐中的表现特征和作用、时代性对民族乐器混合类电子音乐的表现作用,以及民族性与时代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三首作品虽代表着中日韩三国不同的传统民族音乐风格,作曲家也选择了不同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代表性民族乐器,诠释中日韩三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语言,使用民族音乐语言抒发情感,将音乐驾于本民族文化之上。文章通过对中日韩三部民族乐器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的技术风格、创作手法等主要特点的分析,主要以论述和总结为主,以相同时代为背景前提,对比同为亚洲国家三国之间对于民族乐器的民族性、旋律特征、语汇特征、空间特征、与电子音乐结合特征等创作多样性的对比,找寻具有东方特点的民族电子音乐语汇的民族性、现代性特点。希望通过对三部亚洲民族乐器混合类电子音乐在民族性与时代性交互层面的分析和研究,论证亚洲电子音乐中一个“民族元素”的分支对世界电子音乐领域的填充和表现作用,也希望对未来有兴趣在此课题更深入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参考意见和资料。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