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相关搜索词
唐代舞蹈诗研究
作者: 杨名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价值意义   历史渊源   文化内涵   艺术特征   唐代舞蹈诗  
描述: 批判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对唐代舞蹈诗的整体研究包括历史渊源、创作背景、创作概况、文化内涵及艺术成就五个方面。第一章追溯了唐代舞蹈文化及舞蹈诗的历史渊源,分析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舞蹈及舞蹈诗创作对唐代的影响。先秦礼乐文化是唐代礼乐制度的来源,《诗经》、“楚辞”中描写舞蹈、舞人的诗歌,为唐代舞蹈诗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汉代确立的以楚舞为范式的中国传统舞蹈审美标准直接影响到唐代的舞蹈审美,汉魏乐府及雅舞歌辞、杂舞曲辞是唐代舞曲歌辞的创作典范。魏晋风流是唐代舞蹈精神气质的来源,而南朝宫体诗中的咏舞、咏妓诗直接促使了唐代咏舞诗、咏舞姬诗的兴盛。隋代雅乐的制定使得唐代能完全继承已有的雅乐系统,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俗乐舞的发展上,隋代舞蹈诗是唐代舞蹈诗的先声。第二章系统分析了唐代各时期统治者的乐舞观,并阐述了其对唐代舞蹈诗创作的影响。本文认为朝廷对雅乐的重视奠定了乐舞的重要社会地位,而对宫廷燕乐、民间俗乐的鼓励与支持使整个社会具有浓重的艺术氛围,这种社会环境极有利于舞蹈诗的创作与繁荣。第三章研究了唐代舞蹈诗的创作概况及繁荣原因。有唐一代,舞蹈诗创作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艺术技巧也逐渐成熟:初唐时期舞蹈诗多是对宴饮中舞蹈场面的偶一涉及;盛唐时期舞蹈诗描写的内容逐渐丰富;中唐是舞蹈诗创作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大量名篇;晚唐舞蹈诗创作技巧更为成熟,内蕴更为深厚。在对唐代舞蹈诗创作繁荣原因的分析上,本文认为发达的舞蹈艺术、宴游活动的盛行以及士人与妓女的亲密关系皆促进了舞蹈诗的创作与流传,宠大的诗歌创作群体更为舞蹈诗的大量出现提供了可能。第四章研究了唐代舞蹈诗的文化内涵。本文着重分析了舞蹈诗中体现出的唐代乐舞与诗、酒的紧密联系,并详细归纳了诗歌中的各类女性形象。第五章研究了唐代舞蹈诗的艺术成就。以诗之体式描写舞之律动,这是唐代舞蹈诗最大的艺术成就。舞蹈诗善于抓住最富于特征性的动作来描述舞蹈,表现出舞蹈带给人的审美感受。融贯其中的浪漫气质是唐代舞蹈诗的又一艺术特征。浓重的抒情意味使诗歌蕴有深刻的内涵。诗中高超的写人艺术更是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舞者形象。本文对唐代舞蹈诗研究还包括对具体舞蹈及相关诗歌的研究,对著名舞曲歌辞的研究以及对重要舞蹈诗作者的研究。第六章是对唐代两支著名舞蹈及其相关诗歌的研究。本文首次对霓裳羽衣舞诗、柘枝舞诗的主题内容、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霓裳羽衣舞诗中多寄托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昔日繁华的留恋,流露出浓郁的兴亡之叹,而柘枝舞诗则主要描写舞妓的容色,几乎没有寄托,诗中具有明显的崇尚声色倾向,是中晚唐社会注重享乐、追求艳情的表现。第七章是对几种并非以舞曲命名的“类舞”及其诗歌的研究。这些舞蹈是某一类舞的统称,其名称来源于舞蹈的动作特征或表演形式,研究者们对它们有较多的关注,但对其相关诗歌的研究却十分缺乏。本文分析了这些舞蹈诗,认为胡旋舞诗、胡腾舞诗包含着大量与舞蹈相关的信息,多以讽喻为主旨,流露出诗人对世事的关注;踏歌诗描写的内容由舞妓容色逐渐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晚唐至宋代,诗中的情感色彩更浓,踏歌也由舞蹈实景转化为虚构的意象,成为文人情感的载体;剑舞诗中亦有对剑舞舞容的描写,但更注重对唐人豪情的艺术表达;与舞马相关的诗歌虽然不多,但其中对唐代舞马的舞容描写十分细致。第八章研究了唐代的三种重要舞曲歌辞及以《铜雀台》为代表的咏舞姬诗。唐代《白纻词》的发展具有一定特殊性,由于其舞蹈逐渐消亡,最终成为清唱的歌词,因此也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杨柳枝》是唐代的流行舞曲,诗中多怀古之思、兴亡之感,也有部分描写艳情的内容。《竹枝词》多咏风土人情,包含了丰厚的民俗文化,舞容简单,多为踏歌之类。本文在对唐代咏舞姬诗的研究上,选取创作数量最多的《铜雀台》系列诗歌作为代表,概括出《铜雀台》的几类主题,并分析了其主要的艺术成就。第九章、第十章是对唐代重要舞蹈诗作者的研究。本文首次对白居易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舞蹈诗进行了整理,认为其创作在其不同的人生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白居易乐舞美学观与传统的儒学思想大体是一致的,但他更注重舞蹈的怡情作用和娱乐性,其乐舞美学观中对乐舞政治功用的强调仅体现在早期的“新乐府”创作上,在其大多数舞蹈诗中,诗人更强调舞蹈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元稹的舞蹈诗创作基本与白居易同步,但也有自身的创作特点,其中描写、叙述较多,善用比兴,篇末则以议论点睛,部分诗作有“轻艳”的特点。张祜舞蹈诗对唐代著名乐舞皆有涉及,其中记载了不少大型乐舞活动及趣事,对舞蹈动作、服饰及舞蹈家的名字多有记载,是研究唐代舞蹈的重要资料。王建舞蹈诗皆以宫中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宫人命运的关注,蕴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感叹,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情怀。诗中多用“赋”的手法,对宫廷生活有较详实的记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甘南迭部“道吾”供食节祭祀舞蹈研究:以尼傲乡祭礼活动为例
作者: 玛秀草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祭礼   文化含义   “尕巴”舞   “摆阵”舞   艺术特征  
描述: 蹈的发展进程,探究其现存舞蹈文化的含义。全文共分五部分:导论:分为“道吾”供食节概述;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综述。第一章: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概括叙述。第二章:甘肃甘南“道吾”供食节基本概述:全面叙述“道吾”供食节的主要形式内容;对其播布区域进行详细划分,把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祭礼活动的来源分析说明。第三章:“道吾”供食节祭礼活动的表演形态考察:是论文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章节;也是田野工作考察的集中体现;对祭礼活动中的“尕巴”舞;“摆阵”舞从来源说、表演机制、演唱曲调、伴奏样式、表演内容与形式、典型动律特征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阐释。运用舞蹈生态学的理论观点对舞蹈形态及风格特征作了总体概括与分析。第四章:“道吾”供食节祭礼舞蹈的文化解读:参考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学科分析解读祭礼活动中所蕴涵的宗教信仰、民俗功能、社会作用、文化价值,从仪式本身所具有的形态内容从不同出发点分类详述,汲取民俗文化精华;解剖仪式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第五章:“道吾”供食节的现当代发展与思考:最后一个章节分析出祭礼活动变迁的动因、传承濒临断裂的根源;并对仪式内容的发展提出一点自己的思考与观点。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
作者: 王贞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少儿舞蹈   历史成因   艺术特征   曹尔瑞   创作思想  
描述: 状入手展开,对作品的整体面貌做全面性概括。第二章为曹尔瑞少儿舞蹈的创作思想,分为四节深入论述。第一节,“童”化自我,童心出发,论述了曹尔瑞对于少儿舞蹈的认知基础是以少儿生活和少儿心理作为出发点的;第二节,打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主题动作,这是曹尔瑞设计提炼舞蹈动作的内在标尺;第三节,“龙头豹肚凤尾”式的结构原则,是曹尔瑞设计少儿舞蹈结构的基本要求;第四节,融入语言元素的舞蹈音乐,是曹尔瑞在少儿舞蹈表现手段上的一大特色。第三章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思想的历史成因,着重论述曹尔瑞成长过程和生活环境对其创作思想的影响,分别从舞蹈文化土壤、生活经历、教育环境和工作经历四个方面展开。通过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的研究和论证,旨在对少儿舞蹈编导的创作提供参考,以期对河南省少儿舞蹈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民间舞蹈“九鲤舞”的舞蹈形态研究
作者: 李国贞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内涵   社会功能   文化生态   艺术特征   九鲤舞  
描述: 生态、艺术形态特征和文化内涵及功能进行探析。首先,对“九鲤舞”的表演场所、传统表演程式、表演现状等进行梳理,对其表演仪式特点进行剖析。再探究其历史源流,最后从舞蹈文化生态环境着手,通过对“九鲤舞”所处的地理、社会、人文等文化生态环境的梳理和阐述,剖析了莆田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九鲤舞”创造了自然生态环境;民俗活动、宗教信仰为该舞提供了人文生存环境。其次,立足舞蹈本体,对“九鲤舞”进行艺术特征研究,解析“九鲤舞”的舞蹈形态特征和伴奏乐的特征。第三,从图腾崇拜、地域民俗文化等方面对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进行探析,得出“九鲤舞”继承、吸收我国传统民俗舞蹈文化精髓,具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最后,就“九鲤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进行分析和探索。本文通过对“九鲤舞”的研究,旨在与大家探讨莆田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为莆田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尽绵薄之力,为莆田地区其他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的研究提供参考。
论舞蹈音乐的结构与艺术特征
作者: 张彤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风格   音乐结构   舞蹈音乐   艺术特征   音乐形式  
描述: 本文——论舞蹈音乐的结构与艺术特征,针对舞蹈音乐的产生发展及目前的现状,从舞蹈音乐的概念及其作用、舞蹈音乐的结构和舞蹈音乐的艺术特征等几个方面,对舞蹈音乐进行了较为详要和系统的论述,并为舞蹈音乐的选择和创作提供相关思路和线索。 在第一章舞蹈音
李光羲的演唱艺术探析
作者: 师岩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声乐作品演唱   歌剧演唱艺术   李光羲   演唱之路   艺术特征  
描述: 至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将通过他在歌剧表演唱和各个时期的代表声乐作品,来试析他声乐演唱艺术的特征。
满族秧歌的历史由来及艺术特征
作者: 杨笔涵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由来   满族秧歌   艺术特征   尚武精神   自然之美  
描述: 满族秧歌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满族民间舞蹈中最通俗、最普遍、最具生命力的舞蹈形式之一。本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鞑子秧歌"、"太平歌"的由来和艺术特征,从而展现出满族秧歌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及自然之美。
山西太谷秧歌的研究
作者: 闫文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西   太谷秧歌   起源   民俗   艺术特征  
描述: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山西太谷秧歌的传承和发扬正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正是缘于此,才更应该重视其文化研究。文章从太谷秧歌的渊源与名称、艺术特征、民俗、晋商文化、艺人群体及其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
莆仙戏新作《妈祖:林默娘》的艺术特征初探
作者: 吴海蓉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妈祖   莆仙戏   艺术特征   价值   发展方向  
描述: 的“活化石”。莆仙戏自宋代形成,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比昆曲还早了三百年左右。“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也力证了其历史之悠久,遗产之丰富。莆仙戏汇集了历史、宗教、民俗、歌舞、十音八乐等多种文化艺术于一身,其表演风格古朴典雅,极具地方特色,凝聚了闽中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近年来,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正日益受到重视。二○○六年五月二十日,莆仙戏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莆仙戏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看到这一艺术瑰宝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民族音乐学、民族舞蹈学、民俗学等研究方法,在对莆仙戏的传统艺术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背景作出一番梳理后,对新创作剧目《妈祖-林默娘》的艺术特征进行重点分析,立足莆仙戏本体视角,从其剧本、音乐曲牌、表演、演唱、舞蹈、舞美与造型、乐队等方面进行研究,探析该剧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最终阐明莆仙戏新作——《妈祖——林默娘》获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即立足传统精髓,恰如其分地加入现代审美意识,为新时期莆仙戏的创作提供探索方向。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莆仙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而贡献出微薄力量。
板胡演奏的艺术特征
作者: 广兴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河北梆子   拉弦乐器   胡琴   演奏   伴奏乐器   艺术特征   板胡  
描述: 的主要伴奏乐器。
< 1 2 3 ... 6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