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相关搜索词
黔东南苗族舞蹈文化解读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作者: 王国帅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苗族   文化解读   遗产保护   民间舞蹈  
描述: 不仅充分展现了苗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而且对研究苗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最能反映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一门艺术,也是最具代表性,最具民族特色,最能反映苗族民族性格的审美情感的一门艺术,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文化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古代,好巫是苗族宗教信仰的特征之一。由于人们抵御自然和外敌的危害能力十分薄弱,对于生老病死、吉凶祸福、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缺乏认识,都以为有神灵在冥冥之中为之主宰或支配。当自然灾害频频袭来时,人们便幻想通过音乐、舞蹈的巫术力量来影响和改变自然,以此企盼得到神灵的帮助,从而达到逢凶化吉、遇难呈样、神灵保佑、消灾降福、祈祥纳福、去病消灾的目的。苗族生活在强大的汉文化包围中,为了保持并强化自身的民族个性,传递祖先的经验、感识、观念、训诫等文化财富,在没有自己文字作为载体的时空里,他们通过定期举办相关的祭祀活动,以数量庞大的舞蹈史诗来不断地重复加强化自身的民族个性和增强记忆的。苗族史诗舞系统数量巨大,内容驳杂,涉及面广,占有显著的地位,其中又以“缅怀祖先”部分最为突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这始终是此类舞蹈的传统内核。苗族民间舞蹈支系繁多,动作纷繁复杂。从他们的一些舞蹈动作符号来分析,这些舞蹈的肢体语言主要是来源于农业生产、狩猎生活及对动物形态动作的模拟,体现了苗族先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意志和乐观精神。本文在对苗族民间舞蹈解读的基础上,主要从几个方面比较当代苗族民间舞蹈和古代苗族民间舞蹈的异同,即苗族舞蹈的形态与苗族民间舞蹈的功能等几个方面。从而找出其变迁的原因,并对其变迁的现状进行辩证的利弊分析,去探索苗族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前人研究作为基础,从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史学等多学科上建立一个完善的保护机制。这套保护机制从教育入手,从入学到大学毕业都有相应的政策对接,目的是鼓励民间的孩子们去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并通过教育培养一些民族文化产业能人,来带动苗族民间舞蹈规范化并加以市场产业化的运作,通过市场化运作所能获得的利润反哺保护民间舞蹈,即一分为二的策略对苗族舞蹈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土族“纳顿”民俗活动中的舞蹈研究
作者: 李端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解读   土族“纳顿”活动   “纳顿”舞蹈   舞蹈生态学  
描述: ”活动的村庄的表演舞目进行了总结,指出了赵木川、中川及前河(合称三川)村庄“纳顿”舞目表演的差异,对“纳顿”舞蹈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本文的写作建立在广泛而较为严格的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历史及具体现状考察,客观描述和分析“纳顿”活动的文化形态、组织结构、舞蹈传承等文化事象,并对“纳顿”舞蹈表演过程及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描述。 论文由绪论和四个章节构成。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纳顿”舞蹈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运用的理论和方法。第一章从地理和人文两方面介绍了“纳顿”舞蹈的依存背景,介绍了“纳顿”的起源、前期准备以及“纳顿”仪式的概况。第二章通过对“纳顿”的实地考察,更加细微具体地将中川、赵木川、前河等地各村中最具代表性的“纳顿”活动进行了客观的纪实性田野记录,归纳了三川所有村庄“纳顿”活动表演的舞目内容...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