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相关搜索词
黄哲伦戏剧中的动作与幻象研究:《舞蹈与铁路》和《花鼓歌》解读
作者: 卢友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舞蹈与铁路》   黄哲伦   《花鼓歌》   幻象   动作  
描述: 的接收问题出发,以马丁·艾斯林、苏珊·朗格的戏剧理论为指导,对黄哲伦的两部戏剧《舞蹈与铁路》和《花鼓歌》进行解读。首先,对马丁·艾斯林、苏珊·朗格的戏剧理论进行了梳理。指出:他们两人的戏剧理论观点认为戏剧动作是对人类行为的模仿或再现,演员通过戏剧动作在舞台上形成戏剧幻象,与此同时观众在另外一端接收幻象,来完成整个戏剧的表演及接收的全部过程。接收方式主要有三种:他们或同步用情感体验,或在表演的过程中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或了解藏于戏剧中的历史背景,甚至通过这些历史背景来预测剧中人物的未来发展。其次,通过分析《舞蹈与铁路》中两位演员龙和马的关公步、鸭叫、蝗虫跳、过河舞与战舞等动作,指出表演者试图再现中国铁路工人在美修建铁路时艰辛劳动、遭受痛苦磨难的幻象;与此同时,观众接收了演员的动作形成的幻象,领略华人劳工的苦难,产生同情、怜悯之情,加深了对中国精神和铁路工人的理解。再次,通过分析音乐剧《花鼓歌》中金珠剧场及其后身杂碎俱乐部中的演员所具有的中美两种不同生活风格的动作:喝茶与喝咖啡、水袖舞与脱衣舞,指出表演者旨在建构华人移民两代人对待中美两个国度和文化不同态度的幻象——老一代移民对国土的眷恋而新一代移民却急于融入白人社会。与此同时,观众也通过舞台动作形成的幻象感受文化差异,包容两种文化并领悟表演者所寄予的中西文化共存、繁荣的美好愿望。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最后得出结论:黄哲伦以上两部戏剧作品均包含了中国京剧特有的动作,通过演员的表演,这些动作描绘了华裔在美生活幻象的同时,也构建了美国观众体会华裔情感,理解中国文化和预测华裔在美生存未来的平台,从而形成理解、交融的心理。
< 1
Rss订阅